11月20日下午,“为你而造 重庆味道”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专场在渝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150余家企业代表,国家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县产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共300余人济济一堂,共谋重庆食农产业发展机遇。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万州区人民政府、合川区人民政府、綦江区人民政府、梁平区人民政府、武隆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日常工作负责人、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勇在致辞中表示,重庆作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作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的关键枢纽,具有为产业转移提供空间的优势,具有为企业竞争力提供支撑的优势,具有为企业扩大西南市场、东南亚市场提供服务的优势。
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日常工作负责人、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勇
重庆味道,蕴含美食工业化发展的无限机遇
湖广填四川、抗战大后方、新三线建设……赋予了“重庆味道”麻辣、鲜香、浓郁、厚重的丰富内涵,川渝菜在中国八大菜系中独占鳌头。伴随着新消费、新模式的不断变化,嵌有“重庆味道”的美食工业化产品大规模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不需要进行消费教育的“自然认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罗莉在推介中表示,基于“重庆味道”的辨识度,重庆发布《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爆品”机会清单(2023版)》,致力于打造更多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巴渝美食工业化产品及品牌。“顶层有设计,市场有商机,政策有支撑,重庆美食工业化与你共享‘重庆味道’这块美味的蛋糕。”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罗莉
顶层有设计。除了中央及工信部相关政策文件,今年6月,重庆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列为三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工作专班、高位推动,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市场有商机。2022年,全国食品工业营业收入超9.8万亿,占全国GDP总量的8%;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6%,高出全部工业13.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茶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显著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据阿里巴巴商品设计孵化中心对消费者口味偏好开展的调研数据显示,麻辣口味位居第一,偏好度超过70%。为以麻辣为特色的重庆美食工业化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政策有支撑。为更加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重庆出台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黄金十条政策”。
基于以上,“重庆味道”呈现出特色鲜明、蓬勃旺盛的产业生态。近年来,立足独具特色的重庆味道和通江达海的开放格局,紧紧围绕原料供应、产品研发、创意设计、供应链协同、新消费全产业链,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2020年以来,累计承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制造项目558个。重庆优质的产业承接环境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可和青睐。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3%,新签约产业项目327个,协议投资超950亿元。
大咖发言:四海研造,重庆美食大有可为
本次活动,邀请了工信部、协会专家、知名院士和企业大咖等参会。在大咖眼中,如何看待“重庆味道”的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出席本次活动时表示,工信部支持包括重庆在内的传统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希望重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物流、区位和国家战略等方面优势,用好“重庆味道”这张闪亮名片,精准作好资源推介,因地制宜承接更多特色食品产业落户重庆。
何亚琼表示,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行业要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加快智能传感器、无人装备、大数据平台等在全产业链的应用,为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指导。京东科技的产业大脑,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在重庆梁平区落地实施,给重庆食农产业提供了借鉴。
活动现场的特色食品展区
食品产业正在进入大时代,表现出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大龙头、大集群、大安全、大品牌和大合作的趋势。如何应用生物技术推动食品产业进步?如何让“重庆味道”插上“未来的翅膀”?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坚表示,“食物的感官品质,始终是决定消费者重复选择的关键要素,背离美味圆桌的食物创新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希望重庆市食品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番茄资本创始合伙人王勃
陈坚院士从技术角度描绘了食品工业的未来,那么在专注餐饮产业投资的番茄资本眼中,川渝菜的区域性机会又在哪里?专注餐饮产业投资的番茄资本创始合伙人王勃表示,麻辣味型将成为主流,川渝地区孕育巨大发展机遇。王勃说,“以火锅、川菜为代表,麻辣味型成瘾性强、记忆度高,有强大的客群基础。随着川渝餐饮市场的年轻化、时尚化,许多餐饮企业和国际品牌纷纷加码在西南地区的布局。”
辣来主义,就是这样一个新锐的重庆小面品牌,CEO刘派是一个在重庆的东北人,之所以从东北到西南,就是因为重庆是“味道高地、美食工业生产高地”;重庆本土企业聚慧餐调深耕餐调定制20年,是很多头部连锁餐饮一致选择,董事长苟中军表示,“辣,就是目前餐饮口味的‘遥遥领先’!热辣江湖,重庆美食大有可为。”
在重庆,不仅有广大的食农企业进行各种“味道”的研发,还具有强大的本土科研能力。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张宇昊表示,川渝特色食品主要分成三类:川渝菜肴、火锅、小吃,陆续都实现了工业化。如毛肚、鸭肠等水发类制品已实现绿色标准化生产;川渝火锅调味料智能化生产技术已全面突破;辣度分级标准已经实施,都源自重庆本土的研发。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张宇昊
“重庆味道”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产业标准化是重要推手。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总工程师黄思瑜表示,食品产业链环节多、标准多,特色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欠缺。如重庆小面,相关企业数量多,但是人才技术落后,工业化体系不完善,市场营销能力薄弱,本地人爱得深沉,外地人却少有人知,在全国市场竞争力不强。该院制定了全国首个《重庆小面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推动重庆小面产业规范生产、提档升级。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工业处处长聂艳接受采访
会上,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联盟还发起了“四海研造伙伴计划”,赛迪研究院消费品所、重庆赛迪研究院、番茄资本、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食药检院、重庆消费品工业创新设计研究院、京东科技、中国电信、36氪、正大集团、铁骑力士、金健米业、聚慧餐调、辣来主义、斌憨憨食品、不贰科技等16家相关协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和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发起仪式。该计划旨在以生态伙伴的聚合力量,为重庆食农企业的品牌和市场赋能、开道。
“四海研造伙伴计划”发起仪式
万州、合川、綦江、梁平、武隆5个区县代表,分别发布机会清单和进行了投资推介,并邀请来自全国的食农客商到区县考察、交流。罗莉表示,欢迎龙头企业依托上游原料产品资源,基于重庆味道,布局拓展辐射全球市场的下游产品,期盼与“小而美”企业协力成长为细分赛道的“小巨人”,希望携手更多的产业生态伙伴,接力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